资讯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SECUF的“开放基因”刻在骨子里。“它的本质是开放共享,这一点与国际大科学装置的理念完全一致。”程金光说,SECUF参照国际标准建立运行机制:每年3月、9月两次面向全球进行开放用户申请,由用户委员会评审、遴选优质课题,通过 ...
据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文学家首次直接探测到著名恒星参宿四的一颗伴星。这颗伴星以极近轨道绕行主星,或是造成参宿四6年周期性亮度变化的关键因素。该发现不仅解开了困扰天文学界多年的参宿四“忽明忽暗”之谜,也刷新了对超巨星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衔的研究团队借助创新性光遗传学技术,鉴定出3种能激活细胞天然防御系统的化合物——IBX-200、IBX-202和IBX-204。这项发表于新一期《细胞》杂志的研究显示,这些化合物或将成为对抗多种病毒的有力武器,助力广谱抗病毒药物研发 ...
7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筹备工作推进会暨2025年第三次院地筹备工作对接会在京召开。大会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大西北坚守的20年里,幸福对我而言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每一次攻坚克难后的满足与喜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研究员孔洁如此诠释她的幸福观。 孔洁出生于贵州毕节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父母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孔洁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科学家充满了崇敬之情。
给快中子射线戴上“高清眼镜”,让它看得更清楚。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透明玻璃材料。该材料能显著提升快中子成像的清晰度,使其达到当前报道的世界最高水平,从而为大型设备“体检”技术带来革命性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